丁剛訪日手記(五):日本,還會是幫助中國發(fā)展的正能量嗎?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4-22 11:05:33 | 來源: 環(huán)球網 |
編者按: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國內輿論對日本的關注有增無減,中國赴日旅游游客也繼續(xù)呈現(xiàn)井噴式增長。然而,我們真的了解日本嗎?——在參加4月3日由環(huán)球網和中國公共外交協(xié)會共同組織的首屆“中國網絡名人日本行”活動時,《人民日報》社高級記者丁剛表示,“中國人對日本的認知才剛剛開始”。今日起,環(huán)球網陸續(xù)推出丁剛老師的系列評論文章——《如何認識我們的近鄰日本》,每天一期,共五期,歡迎廣大網友的關注和參與!在與日本媒體的交流中,有兩個數據被不斷提及,一是去年中國赴日游客達469萬人次,比2014年翻了一番。二是日本最新民調顯示,日本民眾對中國好感度極低,持負面看法者高達80%以上。
中國媒體專家訪日代表團合影
469萬中國游客,在日消費額1.4萬億日元(約合800億元人民幣),拉動日本經濟近0.3個百分點,這些數據化成日本媒體的一個新詞——“爆買”。一位大阪媒體人士如此評價:“以前他們進商店會說,除了這個、那個要,別的不要;現(xiàn)在他們說,除了這個、那個不要,其他全要!”朝日放送會社報道局長大島尚先生在與我們交流時首先表示,雖然有時酒店會住滿中國游客,給報社的商務活動帶來不便,但還是要對中國游客的增多表示感謝,“他們給日本經濟增色不少”。
中國游客還會持續(xù)增加嗎?全日空的董事長伊東先生告訴我們這樣一組數據,去年來日本旅游的外國人達2000萬人次,差不多四個人中有一個中國人。日本政府的新目標是,到2020年奧運會,吸引外國游客4000萬人次,希望中國游客仍保持在25%,也就是要比現(xiàn)在翻一番,達到1000萬人次。
在久居日本的林先生看來,這是安倍政府的一個明智之舉。放寬中國人簽證,讓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有機會到日本來看一看,多買一些日本貨,這在日本的對外史上和中日兩國交往史上都是從未有過的。日本收獲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更是政治利益,持續(xù)下去,將會有幾千萬人有機會到日本一游,最終這很可能會改變中國民眾心目中的日本形象。
但是,與中國赴日游客的急劇增加相比較,到中國的日本人數量卻沒什么變化,去年大約為保持260萬人次,與前兩年基本持平。與此同時,中日貿易額開始下降,2015年下滑到了2786億美元,與2758億美元的中韓貿易額已相差不大。未來韓國極有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中日關系顯然已經從政治關系冷凍的“單冷”進入了政治與經濟關系的“雙冷”。
與久居日本的華裔人士交談,他們大都認為,日企對華看法急劇負面化與3年前的釣魚臺事件相關。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國有化”釣魚島,造成中日關系惡化,激起中國各地民眾的強烈抗議。在長沙、青島等地,抗議活動失控,出現(xiàn)了打砸搶燒日資商店和工廠的現(xiàn)象。
一位長期研究中日關系的人士告訴筆者,有兩家日企被燒或被破壞讓日本人百思不得其解。一個是松下在青島開發(fā)區(qū)的工廠。松下是最早進入中國的日企之一,也是松下幸之助先生按照鄧小平先生的要求做出的安排,成為用先進技術支持中國發(fā)展的典型案例。另一個是永旺超市。永旺集團的老板支持中國環(huán)保,長年在北京長城和青島近郊等地開展植樹活動。汶川地震發(fā)生后,永旺集團是向中國捐款最多的日企。
破壞日企的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但后遺癥卻一直在延續(xù)。它與中國勞動力價格上升、投資門檻增高并列為三大影響日本對華投資的因素。2014年,日本對華投資減少38.8%;2015年日本對華投資再度下降29%。
無論是從中日在全球經濟中所占份額來看,還是從中日經濟的互補性來看,這都是不正常的。在所有發(fā)達國家中,日本對華技術貿易最多,今天中國制造中的很多技術也都是從日本學來的。有位華裔人士不無擔憂地說,長期下去,中日“經冷”的獲利者恐怕只有那個在遠方進行離岸操控的國家了。
中日關系向前推進的希望在哪里?這次訪問中,我們了解到,雖然日本人多對中國持有負面看法,但有7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日本與中國的關系非常重要。中國國際臺的記者張暉用自己的數據說明了這種關切的程度。去年閱兵式,國際臺與日方聯(lián)合直播,點擊率高達1.4億次。今年兩會期間,對李克強總理報告的直播又達到了1.6億的點擊量。
中國人對日本話題的關注度也同樣很高。就在我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環(huán)球網副總編輯石丁發(fā)來了一個數據,專為這次中國媒體人士訪日團開設的微博公號——#日本微報#的點擊量已經上億!
中日知名媒體人對話會現(xiàn)場
在與日本媒體的對話交流中,雙方都沒有回避問題,但也提出了一些合作的可能。朝日電視臺外報部記者橋岡可繪建議,雙方媒體應當更多地挖掘中國游客“爆買”背后的故事。日本受眾很羨慕中國人的購買力。“爆買”背后的故事有經濟的,也有文化的,比如中國人重視人脈關系,來日本一趟總會帶些東西回去送給親朋好友,也會受他們之托帶很多東西回去。
日本時事社外信部記者北條稔則認為,日本的動漫有1.5萬億日元的市場,卡拉OK市場僅有4000億日元,酒店業(yè)為1.5萬億日元,報業(yè)1.8萬億日元,電視則有4萬億。相對而言,動漫與中國合作的潛力很大。如果中日聯(lián)手,一定會使動漫市場有更大發(fā)展。
在與日方的交談中,大家都常常用“搬不開的鄰居”來形容雙方的關系,既然搬不開,那就只能交流、合作。正如一位中國外交官所言,在所有的雙邊關系中,中日關系無疑最復雜、最敏感,任務也最艱巨。中日關系考驗的是我們的耐力與戰(zhàn)略引導力。中國如今已經超越日本成為經濟總量第二大的國家,具備了重塑中日關系的優(yōu)勢和能量。怎樣才能使中日關系最大程度地成為中國發(fā)展的正能量,化為我們實現(xiàn)“兩個百年”目標的重要動力,是認識和把握中日關系的一個重要問題。(作者是《環(huán)球時報》高級顧問、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臺灣地區(qū)參加今年世衛(wèi)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zhàn)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云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