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蔡當局關閉故宮消滅不了中華文化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11-13 10:49:33 | 來源: 大公網(wǎng) |
臺北故宮博物院因整修和擴建將計劃於2020年起閉館3年。以往臺北故宮也曾整修,但都照常開放,而且其他知名博物館也都進行過擴建工程,但也沒有聽說“閉館”,何以臺北故宮如此大陣仗要關閉長達3年?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稱,屆時臺北故宮的文物會轉移到位於嘉義的故宮南院,希望由此提升南院的參觀人數(shù)。這下外界終于明白了:南臺灣是民進黨的“票倉”,民進黨當局不過是借著臺北故宮整建之名,把一大批珍貴文物轉到南部,企圖拉動當?shù)芈糜螛I(yè),借此討好南部選民。然而,另外一個原因,蔡當局沒有說出口。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兩岸文化和歷史的重要聯(lián)結,多年來民進黨和“獨派”分子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如果貿(mào)然關閉,勢必引發(fā)軒然大波,如今正好趁著整修,乾脆閉館數(shù)年。但中華文化早已在臺島生根發(fā)芽,就算當局永遠關閉臺北故宮,也無法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聯(lián)結。
早在2007年民進黨陳水扁搞“去中國化”時,就已把“臺北故宮組織條例”中“寶物來自北平故宮與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刪除,并聲稱“有利(臺北)故宮的轉型,擴大故宮本土化與國際視野,未來故宮南院所展覽、收藏的寶物范圍在亞洲地區(qū)更為廣泛”。由此可見,當年民進黨當局建立故宮南院的目的就是要淡化臺北故宮作為中華文化象征的意義,而南院選址南臺灣,也是要彰顯所謂“故宮本土化”。然而,故宮南院開張后,參觀人數(shù)遠遠不如預期,被嘲笑是“蚊子館”。于是蔡當局便打起臺北故宮的主意,趁著整建的機會,把文物南移。但文物并非一般物品,不是說搬就搬。稍有不慎,就會損壞文物,而這損壞恐是難以修復,將嚴重影響文物的外觀和價值。至於存放方面也是一門學問,據(jù)說目前南院存放的空間也有限,而且存放也要考慮防震、濕度、溫度和保安等等要素。
民進黨明知大量搬運文物,是一項復雜工程,容易造成文物受損,但為了討好南部選民,挽救岌岌可危的選情,竟不惜冒著瑰寶受損的風險,而肆意決定南移文物。但此舉真的能拉抬南部的觀光嗎?臺灣旅游業(yè)的主要客源是陸客,如果兩岸關系陷于僵局,陸客人數(shù)必然持續(xù)下降。目前仍有小部分團客和自由行陸客赴臺,但倘若臺北故宮這個知名景點關閉,只會進一步降低陸客赴臺的意愿。即使文物搬到南部,但南部是民進黨的票倉,陸客是不會到南部向“臺獨”政府貢獻人民幣的。屆時不僅南部的游客沒有增加,反而使北部的陸客減少,令臺灣的旅游業(yè)雪上加霜。
自民進黨上臺后,臺北故宮就成為當局“去中國化”的重要目標,院長陳其南上任第一天就宣稱自己支持“臺獨”。這樣極力要“去中國化”的院長怎會為臺北故宮著想?待故宮整建完畢后,這些文物還會搬回臺北嗎?還是會把臺北故宮變成“國際展覽館”?(作者 朱穗怡)
相關新聞
- 2018-11-13臺灣學者:臺北故宮封館只是“去中國化”的借口
- 2018-11-01網(wǎng)友:“去中國化”現(xiàn)敗相 說明了啥
- 2018-09-29臺灣統(tǒng)派:“轉型正義”應正本 批“去中國化”史觀
- 2018-10-19島內(nèi)“中國人認同”上漲 民進黨“去中國化”失敗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jīng)Q定不同意臺灣地區(qū)參加今年世衛(wèi)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zhàn)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云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