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南北遺韻 靈指相承”展開幕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1-16 17:51:56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祁德貴介紹此次展覽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向非遺傳承人頒發(fā)“捐贈證書”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林純): “南北遺韻 靈指相承”展覽16日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旨在通過展覽讓觀眾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獨特的魅力和文化內涵,珍視和保護人類非遺項目,使其獲得新的生命力和活力?!?/p>
非遺傳承人向現(xiàn)場嘉賓介紹展品及制作技藝
觀眾現(xiàn)場觀摩并體驗皮影戲
人類歷史盛載于每個人的記憶中,血脈相傳;文明融匯于具體繁復的技藝中,不斷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強調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和精神,是人類歷史與文明的菁華所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祁德貴介紹,此次展覽融匯皇城北京與僑鄉(xiāng)泉州非遺技藝的精彩成果,展示兩地獨特的文化遺產,強調南北對話,凸顯地域、文化差異,內容既突出血緣傳承、師徒傳承的縱向交流,也體現(xiàn)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的教學成果,向觀眾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現(xiàn)狀與新的探索發(fā)展。在展覽形式上,該展重視體驗與互動環(huán)節(jié),提升觀眾的觀展感受,使觀眾在立體的、動靜結合的展覽空間中品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歷史脈絡,細細品味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的妙筆神華。他還表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繼續(xù)挖掘僑鄉(xiāng)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資源,將這一主題展覽做成系列,讓更多人關注華僑、了解僑鄉(xiāng),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人類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和紐帶。
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2019年3月10日,選取了北京市東城區(qū)與僑鄉(xiāng)福建省泉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并置呈現(xiàn),包括北京的金馬派風箏、包頭剪紙、皮影戲、北京毛猴、兔兒爺、內畫以及泉州的李堯寶刻紙、無骨花燈、木偶頭雕刻等,展示北京與泉州兩地的非遺傳承人孕育出的精彩生活與故事?!?/p>
內畫作品《清明上河圖》
泉州木偶雕刻《齊天大圣》
相關新聞
- 2019-01-08臘月到 故宮邀市民紫禁城里過大年
- 2019-01-07故宮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里過大年”展覽
- 2019-01-15北京大力保護中軸線:撐起古都歷史“脊梁” 彰顯首都文化自信
- 2018-11-29“藏醫(yī)藥浴法”列入聯(lián)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聞推薦
- 近6千億元產值!中國衛(wèi)星導航應用多領域突破、國際影響力攀升2025-05-19
- 第二十七屆海交會促成一批兩岸產業(yè)經貿項目合作2025-05-19
- “第二十屆臺灣人才廈門對接會”在廈舉辦2025-05-19
- 4小時快速尋親 速解臺胞尋親難題2025-05-19
- 在戛納中國館,跟著電影游中國2025-05-19
- 在德國博物館看世界海圖上的中國航海文明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