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告別絕對貧困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5-08 09:39:11 | 來源: 人民網 |
延安市寶塔區(qū)柳林鎮(zhèn)后孔家溝村的果農在采收蘋果。近年來,當地干部大力推廣坑施肥水、豆菜輪茬等蘋果種植新技術,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目前,后孔家溝村年戶均收入已超10萬元。任增勝攝(資料照片)
陜西省政府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兩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革命圣地延安的貧困縣全部“摘帽”, 226萬老區(qū)人民從此告別絕對貧困,走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
據了解,截至今年2月,全市共有69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清零”,7.07萬戶、19.52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人口由2014年末的7.62萬戶、20.52萬人,減少到今年2月的5526戶、10034人,貧困發(fā)生率由13.2%降至0.66%。
延安是革命老區(qū),同時也是一個貧困面較大的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上世紀70年代,延安很多老百姓都過著“靠天吃飯”的苦日子。1978年,中央批準把延安地區(qū)的糧食征購任務減少55%,并每年給延安無償援助5000萬元,這個援助一直到1987年從未中斷。這些措施使當年的延安人民生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人們吃糧水平提高了,家庭副業(yè)收入增加了。
改革開放后,延安駛入發(fā)展快車道,但由于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老區(qū)人民并沒有徹底解決溫飽問題。1998年,吳起縣在全國較早開始實施封山禁牧、退耕還林。次年,國家在延安提出退耕還林措施,開展大規(guī)模生態(tài)建設工程,黃土高原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退耕還林20年,不僅解決了延安水土流失問題,還改善了延安生態(tài)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為脫貧攻堅工作打下了厚實的基礎,把農民從傳統農業(yè)產業(yè)中解放出來。”延安市林業(yè)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占金說。
近4年來,中央和各級財政累計向延安投入扶貧資金達62.5億元。延安精準推進產業(yè)扶貧、就業(yè)扶貧、生態(tài)扶貧等“八個一批”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選派1784名第一書記、1546個駐村工作隊、3.74萬名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幫扶,加快培育各具特色的扶貧產業(yè)……一系列舉措有力助推了當地告別絕對貧困的進度。
如今的延安,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基本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全面改善,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區(qū)人民信心十足,正為開創(chuàng)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而接力奮斗。(記者張丹華)
相關新聞
- 2019-03-05中國脫貧攻堅共建美好世界
- 2019-04-26兩岸攜手共幫扶 扶貧助殘送光明——杭臺攜手助力東西部健康扶貧
- 2019-04-11澳門幫扶貴州從江教育扶貧 40名教師赴澳門學習
- 2019-04-11三大國際組織負責人警告全球貿易放緩阻礙減貧工作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臺灣地區(qū)參加今年世衛(wèi)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zhàn)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云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