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漠視WHO命名仍稱“武漢肺炎” 專家:這是懶政行為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2-19 11:09:00 | 來源: 中國臺灣網(wǎng) |
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小柯(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針對臺灣方面不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式命名,仍然用“武漢肺炎”為簡稱一事,香港中評社日前刊發(fā)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小柯的觀點文章。周小柯認為,臺灣“疫情中心”使用“武漢肺炎”的表面理由是基于民眾容易理解,背后的動機卻是部門的利益考量,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懶政行為。在全球共同面臨病毒挑戰(zhàn)、合作應對疫情的全球化時代,這種小我利益的懶政行為應當休矣!
周小柯表示,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總干事譚德塞11日在瑞士日內(nèi)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的是corona,VI代表的是virus,D代表的是disease,19代表的就是年份,名稱象征著2019年發(fā)現(xiàn)的冠狀病毒疾病,中文可簡稱2019冠狀病毒病。根據(jù)WHO在官方推特上的解釋,命名準則由WHO與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和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FAO)共同商定,病毒名稱應不涉及特定地理位置、某一動物、個人或者特定人群,同時還要易于發(fā)音,且與該疾病有關。WHO表示,規(guī)范命名可以防止使用其他可能不準確或具污蔑性的命名。
周小柯說,臺灣地區(qū)“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下簡稱“疫情中心”)公開稱,雖然正式名稱是“COVID-19”,但基于讓民眾容易理解,經(jīng)討論后決定中文仍可簡稱為“武漢肺炎”。顯然,“武漢肺炎”這一簡稱帶有強烈的地域歧視色彩,與WHO的命名準則相背離,屬于WHO所要避免的不準確或具污蔑性的命名。“疫情中心”不可能不知道WHO的命名準則,既然明知為何還要故犯?
他指出,“疫情中心”給出的理由并不成立,一方面WHO的命名本身兼顧了科學性、專業(yè)性與易于發(fā)音和理解,正式名稱本身并不難以被理解;另一方面,在疫情出現(xiàn)時,民眾對疫情的認知理解程度因人而異,且容易受“小道消息”的影響,需要公共部門和專業(yè)機構以科學、專業(yè)、及時的方式,協(xié)助民眾客觀理性的認識疫情,開展科學防控,這也包括使用疾病的科學名稱。
周小柯認為,“疫情中心”所給出的中文簡稱既缺乏科學的專業(yè)精神,也缺乏社會的人文關懷。“疫情中心”堂而皇之地使用,給武漢人民和在武漢臺灣同胞造成感情上和心理上的傷害,而且也可能帶來行為上的傷害;然而,仍采用“武漢肺炎”簡稱卻不能給社會和公眾帶來任何價值,唯一的好處是將WHO的正式命名虛化從而盡可能減少宣傳使用新名稱給自己所帶來的工作量。
周小柯表示,“疫情中心”使用“武漢肺炎”的表面理由是基于民眾容易理解,背后的動機卻是部門的利益考量??梢哉f,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懶政行為。在全球共同面臨病毒挑戰(zhàn)、合作應對疫情的全球化時代,這種小我利益的懶政行為應當休矣! (中國臺灣網(wǎng) 陳寧)
相關新聞
- 2020-02-18西安市臺辦助力臺胞臺企防疫抗疫復工復產(chǎn)
- 2020-02-19蔡英文當局要為政治操弄“疫情”付出代價
- 2020-02-18抗擊疫情 成都市定居臺胞在行動
- 2020-02-18真情戰(zhàn)勝疫情,愛心溫暖人心 陜西臺商在行動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的主旨講話2025-05-13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2025-05-13
- 海協(xié)會四屆三次理事會會議在京召開2025-05-13
- 中方: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后更絕無可能2025-05-13
- 第3屆“彩云之約”海外臺胞云南行系列活動在昆明啟幕2025-05-13
- 祖國好,臺灣才能好——兩岸學者談中國式現(xiàn)代化與臺灣未來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