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文化博大精深 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07-27 15:24:03 | 來源: 黃河新聞網(wǎng) |
“華夏故國三千載,風云春秋六百年”,晉文化把最輝煌的一頁譜寫在三晉之源——曲沃,在歷史的長河里,歷經(jīng)千年,撥開神秘的面紗,用一座晉國博物館來鑒證。
7月25日上午,“臺青黃河游記”主題采訪活動山西行記者團來到位于臨汾市曲沃縣的晉國博物館,穿越歷史,感受晉國由盛至衰長達六百余年的風云歷程。
晉國,是周代重要的諸侯國之一。它起源于西周、鼎盛于春秋、結束于韓趙魏三家分晉,立國600余年,歷經(jīng)38位國君,春秋時期曾稱霸中原150余年,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晉文化。
晉國博物館內講解員介紹,館內文物均是出自歷代晉侯墓地的陪葬品,主要是青銅酒器、黍食器、各種玉佩件、編鐘等幾大類。這里90%的文物是原件,而鳥尊、豬尊等比較重要的器物早已收藏在了山西博物院。
“晉國博物館真的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文物遺跡展示為一體的大型遺址博物館。”臺灣青年朱天奇興奮地說:“它一方面秉承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宣傳和弘揚的宗旨,使公眾更好地了解晉國乃至兩周時期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力求通過展覽,喚起人們對文化遺產(chǎn)和大遺址的保護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在了解了晉文公重耳因驪姬之亂而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歷史后,臺灣青年黃愷嘉說:“我之前對山西的印象是這邊有美味的刀削面和很好吃的醋,結果來到這邊發(fā)現(xiàn),怪不得人家說五千年文化要看山西,因為山西有非常厚重的歷史文化,就好像今天在晉國博物館,原來我們歷史上有五百多個成語都出自于我們的山西,驚嘆過后更多的是為華夏子孫感到驕傲。”
上世紀下半葉,學者在曲沃縣崇山與滏河之間發(fā)現(xiàn)“曲村——天馬遺址”,并前后展開七次挖掘。通過考證,這座遺址確認了西周時期(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從燮父至文侯的9代晉侯,證明了文獻記載的“河汾之東,方百里”為古唐地,即晉國早期都城所在地,結束了晉國始封地的論爭,為研究西周晉國歷史、晉文化分期、探尋晉國始封地等重大學術問題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晉國文化博大精深!”在看完晉侯及夫人墓葬以及陪祀車馬坑后,臺灣青年楊超閎贊嘆道:“之前關于春秋五霸、三家分晉等很多歷史自己在書本上都有學過。今天來到現(xiàn)場, 感覺學到的記憶都回來了??梢钥吹贸觯呵飼r期的晉國是相當繁榮強盛的。此外,從墓葬只有開墾一部分,大部分仍處于保護狀態(tài)可以看出,國家對于墓葬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保護歷史文物的一份子,宣傳和引導更多的臺灣同胞保護歷史文物傳承中華文化,讓中華文明生生不息。”黃河新聞網(wǎng)訊(記者錢龍)
相關新聞
- 2022-07-27觀壺口瀑布 嘆中華文明
- 2022-07-27祭一份心愿于后土 取一把圣土回臺灣
- 2022-07-25關公故里尋根祖 萬廟朝拜美名揚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的主旨講話2025-05-13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2025-05-13
- 海協(xié)會四屆三次理事會會議在京召開2025-05-13
- 中方: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后更絕無可能2025-05-13
- 第3屆“彩云之約”海外臺胞云南行系列活動在昆明啟幕2025-05-13
- 祖國好,臺灣才能好——兩岸學者談中國式現(xiàn)代化與臺灣未來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