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談鄭成功:他的思想、氣節(jié)深遠影響臺灣后世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8-28 11:42:2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 |
“鄭成功的一生都在家與國之間徘徊。他一方面開創(chuàng)了一方天地,另一方面在臺灣的建設(shè)發(fā)展中源源不斷地傳播著中華文化。”臺南藝術(shù)大學榮譽教授黃碧端27日在北京說。
由兩岸臺胞民間交流促進會主辦的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暨收復臺灣362周年兩岸交流活動,當天在北京舉行。兩岸多位學者圍繞“鄭成功的家國情懷”對談。
鄭成功不是“殖民者”
鄭成功生于1624年,福建南安人。1661年至1662年初,他揮師東征,驅(qū)逐荷蘭侵略者,收復淪陷了38年的臺灣。因在臺興農(nóng)商、墾荒地、建學校,鄭成功被臺灣百姓尊稱“開臺圣王”,也以“國姓爺”稱之。
臺灣中華奉元學會(奉元書院)理事長潘朝陽說,上至三國、隋唐,后至宋元,大陸居民很早就開始在臺灣拓墾發(fā)展,且定居建起聚落。而鄭成功結(jié)束了荷蘭人在臺殖民統(tǒng)治,是收復“先人故土”。他對中新社記者強調(diào),對于臺灣先民而言,大陸人不是“外來者”,鄭成功更不是“殖民者”。
鄭成功曾作詩: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明史學會首席顧問毛佩琦說,這里可以看出,鄭成功本人對于收復臺灣的態(tài)度是很明確的,就是“恢復了先人的基業(yè)”。
黃碧端表示,鄭成功年輕的時候進過國子監(jiān)、當過儒生。自小接受儒家教誨,他所秉持的重要人生觀念就是忠君愛國。他也帶著這些思想來到了臺灣,并且深深地影響了后世。
鄭成功是代表中國政府收復臺灣
毛佩琦受訪時強調(diào),鄭成功驅(qū)逐荷蘭侵略者,奉明正朔,他是代表中國政府收復的臺灣。在東西文明發(fā)生沖突之時,鄭成功堅守民族立場,這無疑也在中國抗擊西方侵略者的歷史進程中開啟先例。
潘朝陽說,跟隨“開臺圣王”而來的是一整套政府、官吏、軍隊、儒士及工商農(nóng)漁的完整社會。鄭成功將春秋大義、忠孝節(jié)義等中國人的民族氣節(jié)、文化禮教傳入島內(nèi),也將那個時代中國的國家體制、文明體系帶到臺灣。
臺灣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徐泓援引歷史學者連橫《臺灣通史》的內(nèi)容。他說,面對今日島內(nèi)彌漫的否定中華民族認同的氛圍,紀念鄭成功誕辰,強調(diào)“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意義極為重大。(完)作者 楊程晨 黃欣欣
相關(guān)新聞
- 2024-08-27向心成功 共創(chuàng)福祉: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暨收復臺灣362周年活動在京舉行
- 2024-08-27“向心成功 共創(chuàng)福祉”——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暨收復臺灣362周年活動在京舉行
- 2024-08-26民間團體在臺南舉辦鄭成功誕辰400周年祭典
- 2024-06-28兩岸共同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頌典儀式在廈門舉行
新聞推薦
- 第十六屆兩岸電影展開幕 7部大陸熱門影片在臺北展映2025-05-22
- 國際茶日來“萬里茶道”的起點 赴一場茶香之約2025-05-21
- 覆蓋交通、醫(yī)療、食品等領(lǐng)域 “灣區(qū)標準”總數(shù)已達235項2025-05-21
- “溝通交流合作—醫(yī)學人文新視界”2025年魯臺醫(yī)學教育合作交流大會在青島開幕2025-05-21
- 臺商臺青扎根汕頭 共繪融合發(fā)展“同心圓”!汕頭上演兩岸交流的生動故事2025-05-21
- 仙岳山土地公廟:520浪漫邂逅,200多名兩岸青年共敘情誼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