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生:從臺北故宮閉館看臺當局“去中國化”的政治算計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11-15 10:13:35 | 來源: 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北故宮珍藏了我國歷代中華文物近70萬件,在《全球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中,臺北故宮也與北京故宮、法國羅浮宮等國際著名博物館齊名,名列全球第12名,同時它也是全世界游客來到臺灣旅行時必逛的首選,是海外旅客來到臺灣認識中華文化歷史的首選之地。但就在近日,臺北故宮卻傳出要于2020年閉館3年,院長陳其南說將其文物將移至位于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此話一出,又再次暴露出了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政治算計。
早在2000年陳水扁上臺后,嘉義縣“故宮南院”的設(shè)立,美其名是為了所謂南北平衡,但眾所周知的只是民進黨為了選票而設(shè)立的一個“蚊子館”,與當初定位的“亞洲藝術(shù)文化博物館”的藝術(shù)南北均富說法,迄今為止參觀民眾仍無法跟臺北故宮相比、落差甚大。其實在2016年9月,作為臺灣女婿的成龍,將象征中華文化的十二生肖獸首捐贈給“故宮南院”,卻被“臺獨分子”潑漆破壞并稱是“文化統(tǒng)戰(zhàn)”。
獸首在被潑漆破壞事后,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的林正儀卻稱“各界認為十二生肖獸首非原創(chuàng)性作品,亦非依公共藝術(shù)辦法設(shè)置之藝術(shù)品,不適宜放置故宮南部院區(qū)主要入口;因此,故宮決定尊重各界意見,拆除位于故宮南部院區(qū)中庭的十二生肖獸首。”最終由成龍捐贈的獸首就在“臺獨分子”加上這些民進黨的文化大員們推波助瀾下而被移除。從獸首被潑漆到移除這只不過民進黨當政從文化上“去中國化”的序曲。
與此同時在四個多月前的7月1日,臺灣地區(qū)館藏中華文物僅次于臺北故宮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就已經(jīng)悄悄閉館整修,同樣是要閉館整建三年直至2020年才重新開館。對此“史博館”館長在受訪時稱“我不否認這些文物源自中華文化,但會更強調(diào)跟臺灣的連結(jié)。”此話一出無疑不就是以整修之名實去中國化之實嗎?臺灣的文化本來就屬于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在臺灣這片土地上保存?zhèn)鞒?,如今象征臺灣保存中華文化文物兩個最具指標性的博物館,都在民進黨執(zhí)政時以“整修維護”的名義要閉館三年,這樣的說法真讓人難以信服不是一股“去中國化”的政治算計在臺灣文史圈悄悄進行著。
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上臺兩年多以來,不只在政治意識形態(tài)歷史課綱進行一系列的“去中國化”,就連中華文化在臺灣保存最完整的兩個博物館“臺北故宮”和“國立歷史博物館”也不放過,這兩年多以來的所作所為對于專業(yè)的不尊重,唯有其“臺灣價值”的“獨派”意識形態(tài)歷史觀才是對的,凡是跟“中國”有關(guān)的都一定要去除掉,口口聲聲說要尊重,但事實上連自己祖宗的的文化都要去掉,這樣數(shù)典忘祖的行為最終都會被后代所唾棄,因為咱們中國人的根和文化,是永遠也不可能去掉的。(作者:羅鼎鈞,臺生,現(xiàn)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
相關(guān)新聞
- 2018-11-14臺北故宮“小媳婦化” 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 2018-11-13專家:蔡當局關(guān)閉故宮消滅不了中華文化
- 2018-11-13民進黨將臺北故宮文物南遷救觀光 臺媒:"國寶"淪政治工具
- 2018-11-13臺灣學者:臺北故宮封館只是“去中國化”的借口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fù)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jīng)Q定不同意臺灣地區(qū)參加今年世衛(wèi)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zhàn)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云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