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祖圣地 華人老家——洪洞大槐樹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07-27 15:27:31 | 來源: 黃河新聞網 |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一首今天在整個河南、山東、河北、安徽……乃至大半個中國廣為流傳的歌謠,不知唱哭了多少漂泊異鄉(xiāng)祈盼歸家的游子。
7月26日上午,“臺青黃河游記”主題采訪活動山西行記者團來到臨汾洪洞參觀大槐樹景區(qū),探尋華夏根祖文化。
元末戰(zhàn)亂之后,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為了恢復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tǒng)治,明洪武年間,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
據文獻記載,從明洪武3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就發(fā)生了18次大規(guī)模的官方移民活動,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經過700余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后裔。
臺青同胞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來到了祭祖堂,這里供奉著1230個從大槐樹下遷出的移民姓氏先祖牌位,大家紛紛找自己姓氏并進行對照,很多人都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也是大槐樹移民后裔。
在得知楊姓正是出自洪洞大槐樹之后,臺灣青年楊超閎激動地說:“這次來到洪洞大槐樹真的太有意義了!真真正正感覺大陸距離我竟是如此之近。從姓氏就可以看出,兩岸都是關聯(lián)在一起的,不論是血緣還是文化,我們的根永遠屬于這片土地。”
大型實景演出《大槐樹移民》在悲戚的歌聲中開始了:人們扶老攜幼來到大槐樹下,卻被告知要遷往外地。兒子拜別老父,兄弟砸鍋各取一份以便日后相認……真實的場景反映著當時移民人的悲苦與無奈,深深地感動了臺青同胞。
“現(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到洪洞參觀大槐樹景區(qū),人們不僅是為了游玩,更多是感受文化,了卻尋根的心愿。”北京聯(lián)合大學旅游規(guī)劃與發(fā)展研究院副教授王建軍說,大槐樹移民文化有著強大感召力,這種揮之不去的“同宗共族,天下一家”的情結,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厚重的親情文化和根祖文化。
景區(qū)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大槐樹景區(qū)始終堅持弘揚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以獨特的祭祖文化習俗和根祖文化內涵,逐漸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游子尋根祭祖。
“來到大槐樹參觀學習、了解傳統(tǒng)文化,讓我們對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臺灣青年朱天奇說道:“首次來洪洞大槐樹,真的被這里遷移的場景深深打動,而每年的祭祖活動更是表現(xiàn)出了人們對祖先無比懷念與追思,也讓我們臺灣同胞更深刻了解傳統(tǒng)根祖文化的魅力。”黃河新聞網訊(記者錢龍)
相關新聞
- 2022-07-27晉國文化博大精深 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 2022-07-27觀壺口瀑布 嘆中華文明
- 2022-07-27祭一份心愿于后土 取一把圣土回臺灣
- 2022-07-25關公故里尋根祖 萬廟朝拜美名揚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的主旨講話2025-05-13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2025-05-13
- 海協(xié)會四屆三次理事會會議在京召開2025-05-13
- 中方: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后更絕無可能2025-05-13
- 第3屆“彩云之約”海外臺胞云南行系列活動在昆明啟幕2025-05-13
- 祖國好,臺灣才能好——兩岸學者談中國式現(xiàn)代化與臺灣未來2025-05-13